Tel: 400-015-5291
公开课程



相关推荐
“三孩政策”出台引发了全网热议,随后调查显示,完全不考虑生三胎网民占绝大多数。
甚至朋友圈广泛流传了一个段子,述说80、90后独生子女们的凄惨。一对夫妻要养4个老人,拉扯3个孩子,还要延迟退休到65岁,退休之后还要带9个孙子孙女,实在是凄惨本惨。
其实早在2016年中国就开放了二胎政策,据卫健委的数据统计,二孩政策为新生儿的增加贡献了1000多万人。但中国整体的出身人口仍在下降,究其原因,一是生育妇女规模减少,婚育年龄推迟;二是群众或因教育、住房、就业等相关经济社会因素影响,导致生育意愿降低。
不管是二胎政策还是三胎政策,究其根本是为了缓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的状况。中国预计在2035年左右,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30%。少子老龄化是全球性人口发展大趋势,不仅是中国,世界多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要数日本了。
“少子高齢化”是什么?
少子化:根据日本1992年发表的国民生活白皮书,少子化是指合计特殊出生率低于维持人口所需水平的情况。
※合计特殊出生率:15岁至49岁女性各年龄出生率的总和
高齢化:如果将0~14岁定义为年少人口、15~64岁为生产年龄人口、65岁以上为老龄人口,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时即为高龄化(老龄化)。
目前国际上对老龄化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老龄化率”有公认的标准,即7%以上。达到这个标准即为老龄化社会,14%以上为老龄社会,21%以上为超老龄社会。
现在的日本少子化急速发展,人口负增长无法抑制,加之老龄人口大幅增加,日本全体的老龄化率已经达到28.7%(截止2020年),已经进入了超老龄社会。
“少子高齢化”会带来哪些问题?
// 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活动与劳动力人口紧密相关,如果社会持续向人口负增长/超老龄化的趋势发展,劳动力人口会加速减少。
此外,为了缓解劳动力不足导致的加班现象层出不穷,适龄婚育人口无法做到平衡工作与生活,生育意愿又进一步下降,最终导致少子化加剧的恶性循环。
// 对自治体的影响
老人留守农村和地方,年轻人奔赴东京大阪等大型都市。由日本从地方圈到东京等大都市圈人口移动的现状判断,如果日本社会超老龄化的情况继续发展,届时以地方圈为中心,将有四分之一以上自治体无法维持现有的行政机能。
// 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1960年时,日本平均负担1位老年人的劳动者人数为11.2人,由于少子高齢化的影响2014年下降到2.4人。
如果少子高齢化持续发展,2060年时平均每个劳动者都需要负担1位老年人的社保相关开支。国家在以医疗、看护费为主的社会保障上的收支不平衡也将进一步加深。
日本政府的措施
生育补贴:生育时一次性发放补贴4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45万元)。
儿童补贴: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给予补贴, 0~3岁1.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73元)/每月;3岁至小学毕业,一孩、二孩为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82元)/每月,三孩及以上为1.5万日元/每月。
※有收入额度限制,超出的话无论第几个孩子均为每月5000日元(约合人民币291元)/每月。
此外还有幼儿教育免费、公立中小学教育免费、初中生补贴等一系列政策。
考虑到少子化的加剧,日本政府也不断提出新的对策,例如去年少子化担当相卫藤在日本国会上提出将二孩、三孩的补贴分别提高至3万、6万日元,自民党的相关议员联盟也提议将生育补贴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增加4万日元等等。
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日本男女的婚育意愿仍十分低迷。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除开民众本身的意识影响,还需要有一系列跟结婚以及育儿相关的政策配套。
比如怎么去解决女性因生孩子在职场上会产生的机会成本,怎样让父亲也去取得产假育儿假一起加入到带孩子的角色中来,更需要一系列的税收与法律制度的配套。
反观中国,与日本的“先富再老”相比,已呈现出“未富先老”的态势,且老龄化进展的速度并不亚于日本。我们能否吸取日本的经验和教训?这次的三孩政策能否有效缓解生育率的走低?还需留待时间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