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400-015-5291
公开课程
相关推荐

出国留学是我上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就已经决定的。当时就有了未来要出国读书、到处看看的想法,为了实现愿望我当时高考报志愿都选的是各国小语种,最后被日语系录取。
其实这个选择让我大学四年挺痛苦的,我高中是理科生,大学学的却是文科,有点折磨。我的日语水平最终也达不到身边学霸那样可以同声传译,仅限日常交流上课之类的。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在选择考大学院时,果断选择了和数学相关的经济学。虽然经济学在日本还是算文科,但是需要数学基础,当时就觉得挺适合我的。
#0基础的“三无人员”
我是在19年大三的时候正式决定考经济学的大学院的,计划在19年暑假学完高数、考完N1,下半年开始学经济学、英语,20年四月去日本的语言学校提前锻炼口语能力,然后夏天参加考试。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从疫情爆发开始,一切都被打乱了。首先是19年12月的N1,阅读翻车了,只拿了17分,最后只考了97。
20年的时候,托业考试也因为疫情一直取消,最后疫情太严重了日本语言学校也来不了。我一度成为了“三无人员”(无日语成绩,无英语成绩,无专业课成绩)。在大学毕业答辩后,我自己感到挺绝望的,来日遥遥无期,N1考试也取消,各门课也没有心思学了。我选择成为打工人,上了大半年的班。庆幸的是,10月日本开放,我在11月的时候终于入境了,重新开始了考学。
#对口语没信心,我选择了语言学校
在语言学校里,通过和前辈的交流我才知道考学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行的。班里有考上早大和一桥经济学研究科的学姐,他们告诉我自己考而且还是跨专业的话太困难了,而且大家考学基本都是要报塾的,每个塾的授课风格方式也不一样,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再努力努力就能考上学校了。
其实我大学时候也有考虑过直考,不过因为我对自己的日语口语没信心,后来还是选择了去上语言学校。因为之前在B站看过东学的一些视频,印象比较深刻,所以当时就先通过同学联系到了东京学术的张老师,了解到东学也有东京的线下课,不过因为疫情都只能网络授课了。我把东京学术跟其他塾做了一下对比,觉得张老师给我做的规划以及塾的课程安排都比较全面,对我这种小白比较友好,最终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我选择了报名东学。
#时间紧迫、前期专攻语言成绩
2021年元旦我的考学重新开始了。我很清楚我的压力可能比别的同学要大很多,因为我几乎没有任何的成绩。因为时间紧迫,而且我没办法每天同时学习三门课程,所以我计划是在3月塾里开课前主攻英语,考出成绩,同时把20年的经济学录播课大概过一遍,日语就暂时放下了。
我的英语主要差在听力,大学学了四年的日语几乎没碰过英语,之前来日本前在国内考过托业,拿了675,阅读分数是听力的两倍。1-2月日本语言学校假期挺多的,时间比较充足,最后在我每天起早贪黑背单词听听力的坚持下,托业考了820分。顺利拿下英语,接下来就是日语和专业课了。
对于日语,我也没有很担心,自己学了好几年了,而且语言学校每天都上半天课,除了每天上学路上听半小时听力,一直到N1考试前我都没怎么专门花额外时间学习过,最后也顺利考出来了。三月往后,我一门心思钻专业课了。
#向经济学小白真诚分享:用ERE打经济学基础!多刷题!
对于我这个小白来说,最痛苦的时间段是3-5月,刚开始什么都不懂,作业、考试做得稀烂。最先让我觉得痛苦的是写研究计划书。从两月份开始,我研究计划书大概重写了三四次,不断地改。我选的题目也比较新,也没有任何经济学基础,问题一直很多,期间和塾老师也有过几次争论,到了五六月才草草定稿。其实到了最后,我的研究计划书也做的并不是很好,考上学校主要还是笔试做的好。
对跨专业的同学来说,我觉得我的学习方法还是比较实用,分享给大家。首先,大家如果听杨老师、远山老师的课听不太懂的话,可以先看看钱老师的ERE课程,认真学一下ERE。ERE的知识点、题目非常基础,范围相当广。学完ERE再去学难一点的东西会非常得心应手。我在学ERE的时候,先是把宏微观两本《公務員試験》过去问各刷了两遍,第一遍主要是掌握知识点,第二遍是练做题速度。然后把塾里的ERE过去问全都做了一遍后,自己买了两本前几年的官方过去问刷完了。最后七月份我ERE考了A+。
△瞿同学的ERE成绩单
因为疫情,ERE似乎又改革了,好消息是考试形式改为了机考,每天都可以报名参加,而且机考的题目似乎都是原题。坏消息是,虽然都是原题,但是ERE实行到现在已经有二十来年了,官方的真题基本买不到,我是好不容易求人求过来的两本题。而且考试题目,尤其宏观部分会出现非常冷门的知识点或是和日本国家政策有关的内容,不是日本人的话估计都不太了解。
总之,如果要考ERE考试的话,光听钱老师的课其实不太够,课上知识点有限,还是需要自己多刷题的。一般只要考到A+好多学校的笔试都能免考了,比如gmarch、上智之类的。我个人觉得把ERE当作打经济学基础还是比较实在的。我在七月考完ERE后,就开始刷塾里讲过的过去问和武隈慎一、奥野正寛的演習了。青山是9.29笔试的,我在789三个月把这三个东西各刷了两遍,最后考试的时候都觉得感觉青山出的题太简单了…半小时就做完了,要知道我之前专业课几乎是0基础,可见刷题的作用有多大。♪(´ε` )

△瞿同学备考期间刷的题

△瞿同学备考期间刷的题
#面试像在坐过山车...
我主要是按照塾里给的对策准备的面试,感觉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实际面试的时候,还是觉得有些恐怖,出现了很多我没有预想到的情况——老师先是问了我跨专业的动机,还有如何学习经济学、学了多久、看的什么书,这些我都详细回答上了。另外,我还提到了我ERE考了A+,看起来三个老师都挺认可这个成绩的。
但到后来问研究计划书的时候,一位老师看了我的模型,可能是感兴趣,跑上黑板写了一大堆式子,让我解释说明一下。其实我内心很震惊也很慌张,因为我看不懂,计量经济学对于跨专业的我来说太不友好了。我只能老老实实道歉说我不会,然后老师又让我在黑板上推最小二乘法,写一下最后的推定式,此刻我的内心毫无波澜只想哭(´;ω;`)。后面我就跟老师解释了一下计量对我来说有点困难,说了一下我知道的定义之类的。
就在我感觉可能没希望的时候,我选的那个导师拿出我的笔试卷子,夸我笔试非常优秀,半年内就能把经济学学得这么好。随后问我对他的研究方向感不感兴趣,愿不愿意以后修改一下研究计划书题目,当时我感觉我从地狱被拉了出来,重获新生,又有希望了。(tips:大家面试前一定要记一下经济学的一些书名和作者名,老师可能会问到)
#顺利合格!
总而言之,我觉得线下考试经济学还是笔试的比重更大一点吧,感觉我的合格完全是靠笔试莽过去的。不过面试的话,表达能力也很重要,需要注意一些细节,要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我选择考青山,是因为它不需要提交日语成绩,因为直到出愿我的日语成绩都还没出来。但是青山面试的时候比较看重日语表达,问的问题很具体,面试时间也很长,将近40分钟。还有传闻说青山合格看颜值,这个我也不好说,反正录的人确实很少,三十几个人去的最后只合格了4个。
最后,我一定要夸夸塾里的老师们!个人比较喜欢杨老师的课,讲的比较具体,容易接受和理解。班主任老师也很负责,一到出愿期间就发消息提醒出愿,考前考后也会及时询问情况,很贴心了。最后的最后,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加油,我也还在准备下一个学校的考试,祝大家都能考上自己想去的学校!
-END-
'